|
买房前必须搞懂的几个面积,你知道多少?新手买房时,除了考虑价格、交通及配套等因素,还要学会看一些关键性参数,这样才不会被中介忽悠得太惨。 如进深、楼间距、绿化率、容积率都是重要参数,而面积参数和空间的舒适度密切相关,也是不能忽略的。 但你真的能分清建筑面积、套内面积和公摊面积吗? 建筑面积=套内建筑面积+公摊面积 建筑面积,是建筑物外墙所围成空间的水平面积。买房时置业顾问提到的面积,没有特别说明的话一般是建筑面积,房产证上也会注明建筑面积。 住宅交易通常以建筑面积计价,建筑面积的大小,也会直接影响房产的总售价、小区容积率。 此外,业主需要交的许多费用也按照总建筑面积的大小收取,比如物业费、取暖费等。许多小区物业费都是这样收费:每月物业费=每平方米的物业费*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也就是套内房屋使用空间的面积,是商品房套内各部分建筑面积的总和,以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共同构成了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套内面积,由套内使用面积、套内墙体面积、套内阳台建筑面积三部分组成。 在建筑面积一定的前提下,套内建筑面积越大,则意味着更大的居住空间、活动范围。 套内使用面积 套内使用面积,我们可以理解为室内实际能使用的面积,不包括墙体、柱子等结构面积。
套内墙体面积 套内使用空间周围的维护或承重墙体所占的面积,墙体分为共用墙及非共用墙两种。 套内阳台建筑面积 套内阳台建筑面积须按照阳台外围与房屋外墙之间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其中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全部计算建筑面积,未封闭的阳台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计算建筑面积。 在这三个面积里,套内使用面积是最受购房者关注的。套内使用面积是指实际能自己使用的面积,它还有个形象的说法——地毯面积,能铺地毯的面积就是你能切实使用的面积。 公摊面积 公摊面积是指整栋楼共用部分的建筑面积,由整栋楼的购房者共同出资购买。包括楼梯间、过道、电梯井、管道井、变电室、设备间、公共门厅、警卫室、共用墙体等。 公摊面积和套内建筑面积一起组成了建筑面积,所以我们可以把公摊面积理解为建筑面积和套内建筑面积之间的差值。 公摊面积太大的话,则意味着室内使用的面积不够大,在购房者心中,这样的房性价比不高,买这样的房吃亏了。 那公摊面积是越小越好吗?这么理解就错了。 公摊面积太小,虽然购房者能得到的实际使用面积会更多,但生活会受到一定影响。如果电梯、走廊、大堂等公共空间不够宽阔,会不利于日常通行,给生活带来不便。总之,得房率太高,公共的活动区域会受到影响,会更狭窄。 相比底层,高层配备的电梯更多,消防通道也比底层的消防通道的面积大,所以高层的房屋一般有更多的公摊面积。 目前,市面上的房源不少是期房,跟房产中介去看的样板房和最后交付的新房,有时候会有比较大的出入。 前段时间,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商品房投诉情况专题报告》。其中,“房屋面积缩水,与合同约定面积”不符等行为被不少人投诉。 为了不掉坑,大家看房收房时一定要睁大眼睛。仔细分清楚这几种面积,避免入住后再产生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