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将开展 | 陈复澄艺术展:雕刻时光·中国刀笔书法第一人雕刻时光·中国刀笔书法第一人 CHEN FU CHENG SOLO EXHIBITION
以刀为笔、以陶为纸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文化能不能也作为一种生产力?能不能拥有独特的文化与艺术情感,将人的情感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赋予材料更长久的生命力?此次陈复澄艺术展“雕刻时光·中国刀笔书法第一人”,将从2021年12月5日持续到2021年12月12日。 参展艺术家 | 陈复澄 1943年2月10日出生在重庆市,1960年考入大连师范学院中文系本科,1978年四川大学历史系古文字学专业攻读研究生,师从徐中舒。 毕业后在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工作,1981年调到辽宁博物馆从事文物研究,1988年调到北京团结出版社任副总编辑,后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1960年-1964年书法篆刻作品参加辽宁省,沈阳市,大连市的展览;篆刻作品被天津艺术博物馆,辽宁省博物馆、福建,河北,四川,山东等省市博物馆均收藏过他的作品。 1972年,任沈阳市圆路国画厂厂长。 1976年,协助杨仁恺先生组织了辽宁省文革后的第一次书法篆刻展览。 1978年,考取四川大学历史系古文字学专业研究生,导师徐中舒。 1979年,主持并召集了何应辉,刘正成,刘云泉,刘奇晋,王钧等人举办了成都市文革后第一次书法篆刻展览。 20世纪80年代 1980年,参加《甲骨文大字典》的编纂。在成都市西城文化馆讲授书法篆刻,培养了一批书法篆刻爱好者。参加“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之后参加了历届全国展和中外交流展,国际展。 1981年,任四川大学历史研究所研究人员。创办“艺海”书法学校,培养了一批当今活跃在四川的书法篆刻家。 1982年,调辽宁省博物馆研究室工作。任《书法艺术》丛刊,《辽宁书法》编委。主持并召集李仲元,徐治,孙德洲,郭子绪,姚哲成,王贺良,聂成文,董文举办“九畹书法展”,同时由辽宁美术出版社出 版了文革后第一部中青年书法家的合集《九畹书法作品集》。 1983年,鲁迅美术学院聘请讲授书法篆刻课。在辽宁省碦左紫砂厂进行刀笔书法的创作,接待了日本神奈川县,富山县书道代表团。 1984年,由辽宁省书协成立“辽海印社”(现为辽宁印社),担任第一任社长,培养了辽宁省一批中青年篆刻家。 1985年,成都文化宫举办“陈复澄书法篆刻展” 1986年,组织成立“四川省青年篆刻研究会”,并任会长。 1988年,调民革中央宣传部工作,兼任团结出版社编辑部主任。 1989年,任民革中央宣传部出版处处长。 20世纪90年代 1990年,任团结出版社副总编辑。 1991年,担任中国书协全国中青年书法篆刻展览评委。 1992年,离开老家江阴市四十年后第一次返乡。同时开始到宜兴进行刀笔书画,复澄壶的创作,每年都到宜兴创作从未间断。 1993年,在南戴河“中国万博文化城”主持筹办“全国工艺美术。民间艺术展览”,“全国民间收藏展”,参与筹建中国收藏家学会,举办“陈复澄艺术展览”,在天津艺术博物馆主办“陈复澄书法展览”。 调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工作。 河北省博物馆,河北省文化局,河北省文化厅主办“陈复澄书法展”,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拍摄并播出专题片,其后中央电视台许多栏目以及许多省,市电视台陆续拍摄并播出了他的专题片和报道。 1994年,黑龙江省美术馆,黑龙江省书协,美协主办“陈复澄书法展”。 1995年,在山东省临沂市王羲之艺术中心主办“陈复澄书法刻陶作品展”。 为山东曲阜“孔子博物馆”创作大型刀笔书法《论语》全文,并在《论语碑苑》建立个人展厅。 山东省艺术学院聘请为教授,为国画系讲授篆刻课。 1996年,中国文联,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在中国美术馆主办“陈复澄书法艺术展”,被聘为国家经贸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 1997为重庆市白帝城博物馆创作大型刀笔书法“历代咏三峡诗文”并由博物馆辟赤甲楼为陈复澄艺术馆。 1998年,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四川省美术协会,四川省文化厅,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在四川省美术馆举办“陈复澄艺术展”。 1999年,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文联,辽宁省美术家协会,辽宁省书法家协会,辽宁省文联,沈阳市书法家协会,辽宁省博物馆举办“陈复澄艺术创作展”。 2000年,上海鲁迅纪念馆举办“陈复澄艺术创作展”。 中国书法艺术的辉煌历史,从一枚枚甲骨上的一道道刻痕开始,那是我们的先人以虔敬惕厉之心,直接用刀笔在时光深处为我们留下的不可磨灭的文明印记。 几千年后的今天,有一位“痴人”,远绍先人,肃然接过先人的刀笔,心无旁骛,忘情其中,在壶、璧、砚上刻出了新时代的文明印记,令渊源久远的刀笔书法艺术得以重绽芬芳,再现大美,并一举开创了刀笔书法艺术的新境界,亦为中国书法艺术构筑了一道极为殊胜的艺术景观,其精妙独特的艺术魅力,足以惊艳时光,飨宴世人。 这位“痴人“,就是有着”中国刀笔书法第一人“之誉的陈复澄,他的刀笔书法艺术,其沉淀之厚,功力之深,含蕴之雅,形式之美,令人叹为观止,那是数十年一心涵泳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果,也是十年磨剑甘苦自知、惟精惟一锲而不舍的结晶,从中更是透出了一个艺术家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方面的强烈自觉。 中国传统毛笔书法和殷商之甲骨、青铜及历代碑碣、砖瓦滋养着陈复澄手中的刀笔,他潜心领悟,博采众长,将之融入个人的艺术理念和美学追求之中,在其匠心和艺术创新精神的统摄下,以独创的刀法,于轻重疾迟间挥运出刀笔书法艺术的崭新面目,举凡真、行、草、隶、篆,无不游刃有余,自在无碍。那些铁骨梅枝般的线条,那些有如天工的崩残效果,就像悠远而素朴的时光之痕,从中迸出金石之声,并遥接先人刻辞甲骨时的呼吸……通乎古,出乎古,既在时间中,又超越时间,这正是文化艺术的生命精神得以延续和光大所需要的。 时光已被雕刻,书中自有天地,自古艺事如痴,刀笔唯传匠心。 ——林泽浩 2021年12月冬·于深圳
部分 展览作品 中国书法艺术乃至中国文化的辉煌历史,从一枚枚甲骨上的一道道刻痕开始,那是我们的先人以虔敬惕厉之心,直接用刀笔在时光深处为我们留下的不可磨灭的文明印记。 几千年后的今天,有一位“痴人”,远绍先人,肃然接过先人的刀笔,心无旁骛,忘情其中,积多年的沉淀与磨砺,在壶、璧、砚上刻出了新时代的文明印记,令渊源久远的刀笔书法艺术得以重绽芬芳,再现大美,并一举开创了刀笔书法艺术的新境界,亦为中国书法艺术构筑了一道极为殊胜的艺术景观,其精妙独特、蕴藉典雅的艺术魅力,足以惊艳时光,飨宴世人。 ▲汉字紫砂壶,陈复澄 著名学者、书画家冯其庸曾以诗赞曰: 以刀作笔陶为纸,挥洒居然醉墨时。 古往今来盘礴客,平生倾倒第一痴。” ▲汉字紫砂壶,陈复澄 这位令冯其庸先生以及其他许多业内为人士为之倾倒的“痴人”,就是自篆“江阴人”的陈复澄先生,业界誉之为“刀笔书法第一人”,而被他的刀笔所“眷顾”的宜兴紫砂壶,则被世人冠以“复澄壶”之名,俨然已成蜚声中外的艺术品牌,乃至于业界流传有“古有曼生壶,今有复澄壶”的说法。 ▲汉字紫砂壶,陈复澄 陈复澄先生的刀笔艺术,其沉淀之厚,功力之深,其含蕴之雅,形式之美,可谓有目共睹,一众学者、专家亦都由衷叹服,那是数十年一心涵泳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书画、篆刻与古文字学)的结果,也是十年磨剑甘苦自知、惟精惟一锲而不舍的结晶,从中更是透出了一个艺术家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新方面的强烈自觉。 ▲汉字紫砂壶,陈复澄 中国传统毛笔书法和殷商之甲骨、青铜及历代碑碣、砖瓦滋养着陈复澄先生手中的刀笔,他潜心领悟,博采众长,将之融入个人的艺术理念和美学追求之中,在其匠心和艺术创新精神的统摄下,以独创的刀法,于轻重疾迟间挥运出刀笔书法艺术的崭新面目,举凡真、行、草、隶、篆,无不游刃有余,各富韵致。那些铁骨梅枝般的线条,那些有如天工的崩残效果,就像悠远而素朴的时光之痕,从中迸出金石之声,并遥接先人刻辞甲骨时的呼吸……通乎古,出乎古,既在时间中,又超越时间,这正是文化艺术的生命精神得以延续和光大所需要的。陈复澄先生以他独树一帜的刀笔书法艺术做到了这一点,也证实了这一点。 ▲汉字紫砂壶,陈复澄 基于其人其艺的价值,多座以其名命名的“陈复澄艺术馆”,在宜兴、东莞、青州等地先后建立,在令世人得以大饱眼福的同时,亦将刀笔艺术的种子播撒于新时代的春风之中。包括习近平、李长春等在内的多位国家领导人亦曾莅临参观,并予以高度评价。无论就其刀笔书法艺术本身的价值而言,还是就其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和所获得的肯定与认可而言,“中国刀笔书法第一人“的称誉,陈复澄先生都是实至名归的。 ▲汉字紫砂壶,陈复澄 出生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陈复澄先生,马上就要迎来八十岁高寿了,其漫长的艺术人生已然来到了一个回顾期,本次展览可以说是即将开始的陈复澄先生艺术回顾展的一个热身展,展出的作品包括20件“复澄壶“精品,及若干书法、拓片作品,尽管所展现的仅仅是陈复澄先生的一小部分作品,但小中见大,”中国刀笔书法第一人“的大家风范尽在其中,足堪仰揖赏味。 时光已被雕刻,书中自有天地,自古艺事如痴,刀笔唯传匠心。 雕刻时光·中国刀笔书法第一人 陈复澄艺术展
展览时间 DURATION
展览开幕 2021.12.05(周日) December 5, 2021 (SUN)
公众展期 2021.12.05 - 2021.12.12 December 5, 2021 - December 12, 2021 展馆开放时间 OPENING
周二至周日 10:00—17:30 逢周一闭馆
展览预约 RESERVATION
在此预约入场观展 展览地址 ADDRESS
ARTCLOUD艺术之心 深圳市南山区蛇口望海路1166号招商局广场38楼
38 / F, China Merchants Plaza, 1166 Wanghai Road, Shenzhen
注意:此次展览不收费,需提前预约观展时间 入场观展请做好个人防疫措施 展览主办方 |